第二百四十九章 時勢造英雄
隱入華年1993 by 火中取例
2025-2-17 20:44
顧不上回去上課的事情了,馬上打電話請個假,算是匆匆結束了跟倪廣南的談話,陸子堅就叫上周建春壹起,兩人跟著倪廣南,來到了那家朗華收音機廠。
大門緊鎖,稍有銹跡。
但地理位置實在絕佳——往南不遠就是北三環,過去三環就是北師大,現在雖然還沒有,但印象中未來這壹片還會建個地鐵站。
而且距離被北大、清華、人大、科學院環抱起來的中關村也距離很近。
倪廣南手裏也沒有具體的資料,甚至雖然跑去找陸子堅說這件事,但其實他最初的判斷,是陸子堅大約不會願意背起那麽大壹筆貸款的。
從外圍粗粗看去,這廠子南北長大約不到兩百米的樣子,如果整體是兩萬四千來平米的話,那麽東西的寬度,就應該是在兩百來米。
造型很方正,拿來建大樓挺合適。
而且如果要建研發中心,甚至連土地性質都不必變更,工業用地就可以了。
當然,條件是必須要拿下未來三年首都這邊的交換機定向采購!
能拿到超過五成的采購份額,就意味著這是十億的市場。
最好直接談下未來五年的!
交換機這個東西,科技含量是有的,甚至東方智造還有自己的自有技術,科技含量在當下的國內來說,就更是足夠,但生產制造的難度其實不大。
要命的是,它是高科技產品,利潤很高。
之前跟羅爭聊過交換機的市場,壹部大型的交換機,比如48口規格,政府采購價普遍在五六千塊,而生產制造成本,包括芯片、接口、外殼等原料的采購,包括電路板的委托生產在內,卻可以大致控制在1200塊左右。
就算是再加上組裝成本、工人工資、稅費等等,壹臺這種48口的大型交換機,純利潤也能達到三千塊以上了!
純利超過壹半!
十億的市場份額,就將意味著超過五億的利潤。
而這個年代的話,要建壹棟五十層左右的大樓,不計土地成本,純建設成本、裝修成本,應該是不會超過十個億的——最近壹直在讀高中,上輩子對房地產建設的了解也有限,所以陸子堅暫時倒是給不出什麽適當的估價,不過他對這個年代的總體判斷就在這裏,他確信建設成本不會太高。
五年,賺五個億回來,砸十億進去建大樓,值不值?
當然值啊,簡直值爆了!
東方智造壹旦開始做交換機,又不會只做首都市場!
全國三十多個省市區的硬件大建設壹旦鋪開,這都是東方智造可以去攬的生意——而且首都市場的大量定向采購,還可以提供壹個很好的質量背書!
首都能賺來五億的話,國內三十多個省市區再賺個五億,總該不成問題吧?
這就能至少保本,且白賺這壹棟研發中心了!
當然,不得不說,這是壹步比較超前的棋——兩萬多平米的土地面積,建五十層,少說也得有七八萬平米的辦公面積了,搞出十萬平米來也問題不大,奢侈壹點,人均辦公面積十平米,這棟樓裏也能養七八千名的科研人員。
正常來說住進去壹萬人也沒啥問題。
而東方智造加上燭龍半導體,到現在也才壹共壹百來人。
別的不討論,哪怕是到2000年的時候,要養這壹萬名科研工作者,每個月光是工資開支,就不是個小數啊,更不要說,這幫人可不是來單純辦公的,科研這個東西,砸起錢來簡直就是無底洞。
最近幾年,隨著國內的各種大筆的建設投入,招商引資也很有成果,國內的經濟會有壹個猛地竄起來的過程,大家的工資水平,也會有壹個不小的提高。
壹萬名科研人員……壹年光工資就得壹個億起跳,兩億很正常。
各種各樣的開支加上,要養這些人,壹年就得十個億起跳。
到時候樓建好了,自己還真是未必就養得起那麽多人——但是轉念想想,自己用不了,可以往外出租嘛!
最主要的是,這年頭的官府,就喜歡妳來建樓啊!
據說史玉柱的巨人集團原本打算建的大廈,只規劃了不到四十層,好像是38層還是39層來著,預計總投資2億元就夠了,但領導來視察的時候說,為什麽不建的再高壹點呢?巨人集團是明星企業啊!
於是史玉柱心動,決定建高壹點,當地政府也心動,於是也敲邊鼓,甚至最後批給巨人集團的地價,是壹百來塊錢壹平,近乎白送,要求就壹個,把樓建高壹點,最好搞成摩天大廈那種,可以代表本地的先進水平嘛!
於是,原本計劃兩億元蓋起來的壹棟不到四十層的樓,方案壹改再改,最後變成了計劃投資十幾億,建壹棟七十層的大樓!
現在應該還沒垮,但應該也不遠了。
漫長的建設周期,巨大的建設投入,最終會拖垮巨人集團。
陸子堅當然不會犯這樣子的錯誤。
可以承諾大樓會在未來的五年內建起來嘛!
“哥哥,咱別著急,妳再好好想想,想好了再做決定!”
陸子堅雙手抱肩地站在路邊,眼睛看著廠子的圍墻,心裏做著各種各樣的計算,周建春跑過來,小聲地說:“我看倪老師不是太贊同妳的意思,咱們還是謹慎點兒好,倪老師說,那麽大面積的樓,還要壹建就是四五十層,得花好幾個億呢!還有他說未來幾年,還有五千萬的貸款要還……還是謹慎點好!”
站在當下的視角來看,她說的沒毛病。
這是壹步險棋。
但是幾年以後回頭看,這卻將會是東方智造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壹步棋。
陸子堅扭頭看看周建春,笑笑,握住她的手,攥了攥,然後松開,走向倪廣南,“倪老師,我知道您覺得這個決定太冒險了,不過我還是相信我自己的判斷,只是首都市場,可能也就只有幾千萬到壹個億的市場,但放眼全國呢?您剛才不是也說,去年聯想公司在交換機這壹塊兒的業務,也做了三個多億嗎?華為去年更是做了八個億不是嗎?咱們發發力,用首都市場做個標桿出來,明年壹年爭取能做出三個億到五個億的市場,還是很可能的嘛!”
不過話又說回來……聯想去年的銷售額高達47億多,交換機也就只占了3億出頭,也就難怪倪廣南在內部的話語權爭奪上,根本幹不過專做計算機的柳了。
誰又能想到呢,短短幾年之後,做交換機的華為,居然能把每年的銷售額幹到兩百多億,壹舉超過了專做個人計算機業務的聯想。
所以說,時代大勢這個東西,趕上了就是趕上了。
所謂時勢造英雄,大約就是這個意思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