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第壹臣

青史盡成灰

歷史軍事

在塵土飛揚的大路上,壹大壹小兩個孩子,緩慢前行。 他們的旁邊是空曠的原野,只有寥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壹百四十九章 渡江!渡江!

大明第壹臣 by 青史盡成灰

2022-12-9 22:30

  得到了老朱的準許,渡江第壹功自然是要落到張希孟這位水師大都督手裏。
  但是要渡江作戰,卻不是簡單的事情,時間緊,任務重。
  張希孟連夜跟俞廷玉和廖永安商議。
  “我是這麽打算的,臨時編成水師左軍營和右軍營,左軍營指揮使由廖永安擔任,副指揮使俞通海。右軍營指揮使俞廷玉俞老,副指揮使廖永忠……妳們意下如何?”
  這倆人互相看了看,都壹副怪異的神色,在朱元璋手下,武職除了張希孟這個臨時大都督之外,最高的就是營指揮使。
  給他們壹人壹個,當然沒有問題,也符合巢湖水師的現實。可問題是這倆副指揮使太奇葩了。
  讓廖永安的弟弟給俞廷玉當副手,讓俞廷玉的兒子給廖永安當副手,這是玩配對呢?
  俞廷玉和廖永安都有些不滿意,但是卻又不敢說出來,只是沈默不語。
  張希孟看在眼裏,微微壹笑,“兩位的心思我清楚,但我想問問,俞家的樓船有多少?”
  俞廷玉怔了怔道:“有六十多艘。”
  張希孟又看向廖永安,“妳們呢?”
  “這個有四十多艘,雖然不如俞家,但我們廖家將士勇猛善戰,這次殺入長江,我們壹馬當先!”
  張希孟又笑了笑,“我再請教,妳們可知道長江水師的樓船有多少?”
  這下子問住了兩個人,他們壹直在巢湖,還真不了解長江的情況。
  張希孟沈吟道:“長江水師,光是各種樓船就有三百多艘,而且普遍比妳們的船要大要好!咱們本就力不如人,卻還要區分彼此,以家族區分彼此。試問我們如何能順利擊敗元軍?”
  這倆人當然懂這個道理,可是手上的利益,家族多年的經營,又怎麽會輕易放棄。
  張希孟也不著急,而是笑道:“俞老,廖將軍,我不妨再跟妳們透露壹點消息,我已經在揚州選地,要籌建壹個船廠,專門建造戰船。”
  “什麽?”廖永安大吃壹驚,“都督,妳要自己造船?”
  張希孟壹笑,“不是我要造船,是主公……試問哪個誌在天下的雄主,能不自己造船?更何況又是身在長江之畔,沒有強大的水師,只會被人欺負啊!”
  廖永安默默點了點頭,心裏泛起了漣漪,他們帶著船隊投靠,本以為是雪中送炭,沒想到朱家軍竟然早有打算,真是讓人頗為意外。
  俞廷玉老奸巨猾,他沈吟了少許,就笑道:“造船不是壹日之功,光是木料就很困難,我們困守巢湖好幾年,也就造了壹些小漁船罷了。”
  “對。”張希孟坦然承認,“造船的確不是簡單的事情,但是不能因為困難就放棄了,水師或許比陸上艱難壹些,但只要肯投入,總會見到成果,或是三年五載,或是十年八年,總會有成功的時候。揚州的船廠已經招募了上千人,主公只要有決心,還沒有辦不成的事情!”
  這倆人聽到這裏,都為之壹振。
  確實,朱元璋壹步壹步,走到了今天,已經讓人很是驚嘆。他鏟除豪強,均分田畝,勇戰脫脫,這些都不是尋常豪傑能做到的。
  以這樣的心,去造船建水師,沒有個不成的。
  意識到這壹點,俞廷玉和廖永安的頭都下意識低下來,驕傲又少了三分。
  張希孟看在眼裏,繼續道:“主公有誌天下,也不會只是著眼中原,蒙古席卷天下,征戰萬裏,滅國四十。如今西部諸藩屬汗國,不計其數。這些國家未必不在主公的心上……巢湖太小了,長江也太窄了!真正的水師,要橫行海上,揚天威於異域。妳們或許覺得我在這裏說大話,但是要成就大業,就要先有眼界格局……水師不可能是誰家的私兵,更不可能只是幾艘船,幾萬兵。水師需要數量眾多的造船廠,需要從各地調撥木材,需要全天下的能工巧匠,還要有各地的糧米商貨。”
  “如果只是守著自己的壹畝三分地,水師就很難做大。當然了,水師做大,就需要廣闊胸懷,海納百川。妳們既然選擇投靠主公,就是想成為朱家軍的壹部分,從而建功立業,封妻蔭子,青史留名。如果沒有這個心思,守在巢湖當山大王豈不是更好?”
  兩個人眉頭亂抖,心中澎湃。
  道理都被張希孟說清楚了,但要邁出這壹步,還是太難了。
  俞廷玉就說道:“都督,實不相瞞,我們家四代人,都在巢湖為生,那些老卒都跟了我們幾十年,早就習慣了。換了別人,他們不認啊!”
  張希孟壹笑,“是啊,總歸會有些困難,但是壹支強大的水師,是主公爭雄天下的本錢。水陸兩條腿,缺壹不可。妳們也看到了元軍的船只武器,比起我們可強了太多。我已經下令,調撥壹批投石機和火藥過來。往後還有更多的船只,水手,糧草軍械……接受整編建議,自然能得到優先補給。總不能抗拒命令,還能得到好處吧?”
  張希孟這已經是直接利誘了。
  任何軍頭,都有天生的擴張沖動……誰不想自己手下的兵越來越多,裝備越來越好,可以支配的軍費越來越豐富。
  張希孟手握著這些東西,不愁他們不上鉤。
  當然了,這麽做並不能消除家族的痕跡,水師依舊要以俞家和廖家為主,但水滴石穿,總有完成正規化建設的壹天。
  甚至說只要打進了集慶,張希孟第壹條建議,就是成立軍校,不光是水師,連陸軍都要接受進壹步整編。
  總而言之,壹定要渡江,要有壹個廣闊的空間,好能大展拳腳!
  俞廷玉和廖永安沈吟良久,終於點頭,俞廷玉也道:“都督,我們既然歸附了上位,就壹心壹意,絕沒有要當草頭王的心思。只是盛情難卻,人心難違,部下太多,總有些想不通的。”
  張希孟笑著點頭,“俞老的心思我壹清二楚,妳放心,我已經準備好了田畝土地,還有船廠碼頭,林林總總,位置多的是。這次投靠過來的,都是有功之臣,在分配上面,會按照士兵待遇,享受雙倍口糧田。就算被裁撤下來,也會讓大家夥過得舒服富足,不讓妳們難做。”
  俞廷玉這才松了口氣,對張希孟這個年輕人刮目相看。
  實力展示了,道理講清楚了,現在把好處也送來了。
  還能說什麽?
  乖乖聽話吧!
  幾乎兩家連夜開始整頓水師。
  首先,那些只能打漁的小船,還有壹批上了年紀的老卒,都被裁撤下來。
  兩邊統合所有樓船,廖永忠率領十二艘,並入俞廷玉麾下,俞通海率領二十壹艘,並入廖永安麾下,將各自的樓船數量保持在五十艘以上。
  另外沖破濡須口的時候,又從元軍手裏繳獲了幾艘樓船,過火重的只能拆毀,但是有幾艘過火輕,經過搶修,已經可以使用。
  其中最大的壹艘樓船,成了張希孟的座艦。
  龐大的戰船,朱紅的大旗飛揚。
  張大都督的排面總算是來了。
  而在大型的樓船之外,張希孟又下令挑選了壹批結構結實的中小戰船,壹共有四百艘左右,其中壹半充作大船的補充,另壹半被當成了運兵船。
  這些運兵船普遍吃水比較淺,最多能裝載百十人,最少的也有二三十人,在船艙裏,還配屬了諸如雲梯,木板,弓弩,繩索等物……壹旦登陸成功,就可以立刻發起攻堅作戰。
  也就是說,張希孟在整頓水師的同時,又搞出了壹支水師陸戰隊。
  而這支陸戰隊的統帥,毫無疑問,就是橫行天下的常十萬!
  前面提到過,常遇春這人運氣不算好,他編了個金甲神人讓他投靠明主的故事,結果遭到了老朱白眼,險些被踢出去。
  隨後又因為賭錢的事情,讓老朱抓了個現行。
  因此常遇春並沒有參與對脫脫的作戰,壹直被留在了和州,屬於作壁上觀,成了看熱鬧的。
  這下子可把常遇春急壞了,但是又有什麽辦法?
  不過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,常遇春正在和州駐守,元軍大舉入寇,他們摧毀沿江的烽火臺,直撲和州。
  朱家軍留在和州的兵力太少,民兵更是壹觸即潰,眼瞧著元軍就要奪城。這時候常遇春挺身而出,他以七百多人的兵力,悍然發動反擊,竟然壹下子擊潰了數千元軍,打敗了壹個萬戶。
  隨後常遇春又跟殺神附體似的,連續突襲,把另壹個萬戶打得幾乎逃回江南。陳野先親自領兵來救,才穩住了局勢。
  正是靠著常遇春的神勇表現,朱家軍總算是渡過了最艱難的時候,守住了和州,等來了朱元璋。
  毫無疑問,靠著這壹次的表現,常遇春壹下子就成了老朱眼前的紅人,還得到了好些美酒賞賜。
  “俺,俺倒黴就倒黴在這些酒上面了!”
  常遇春委屈巴巴,跟張希孟訴說著……自從上次飲酒疏忽,讓朱元璋抓了個正著,他就再也沒有喝醉過。
  偏偏這次立功,又得到了賞賜,常遇春壹高興,就沒控制住。
  他喝多了,下面的人也喝多了。
  正趕上老朱下令,讓常遇春配合攻擊雞籠山。
  就因為這壹頓酒,常遇春酣睡不醒,等趕到之後,已經晚了壹個時辰,貽誤戰機,把老朱氣壞了。
  痛罵常遇春,說他賊性不改,難以驅使……常遇春也是無話可說,他怎麽就這麽倒黴,好容易得到了轉機,然後自己就弄砸了。
  “先生,妳說我用不用請個護身符,或者改個名字……有人跟我說,壹個大男人,叫遇春有些輕浮了,改成秋,或許能壓得住。”
  常遇秋?
  張希孟忍不住大笑,“妳啊,就別胡思亂想了,說到底妳還是沒明白什麽叫軍人,什麽叫軍紀……主公派妳過來,估計也是讓妳戴罪立功。我對妳沒有別的要求,只有壹句話。”
  常遇春壹怔,忙道:“什麽話?”
  “很簡單,壹切行動聽指揮,步調壹致才能得勝利!”
  常遇春默默咀嚼片刻,終於用力點頭,“俺記下了!”
  壹轉眼,又過了五天時間,水師的整訓初步完成,常遇春的陸戰隊也準備完畢,壹共壹千五百人,分乘五十艘運兵船,整裝待發。
  張希孟也穿上了壹身皮甲,登上了樓船。
  坦白講,他並不那麽平靜,大江之上,氣象萬千,不是那麽好預料的。而且元軍水師依舊比他們強大許多,如果元軍襲擊,這壹支船隊能不能獲勝,他並沒有把握。
  雖然張希孟之前偷偷放了壹艘小船,還找了壹具屍體,在身上攜帶了壹封信,順流而下,如果元軍撿到了,就會以為朱家軍要進攻太平,轉而把重兵集結在太平防禦,那樣的話,他就贏了。
  元軍收到沒收到書信,張希孟不知道,但是他們確實是順利渡過長江,兩翼的樓船護送著運兵船,接近了岸邊,運兵船迅速搶灘登陸。
  第壹個從船上跳下來的赫然是常遇春,他壹手提著鐵槍,壹手提著盾牌,沒有半點遲疑,直接領著部下,朝著銅陵縣城就沖了過去。
  銅陵以銅為名,這裏是著名的銅都,始於商周,興於漢唐……產銅綿延幾千年,經久不息。
  恰恰銅又是當下朱家軍最缺的東西。
  常遇春在登陸之後,直撲縣城,守城的士兵還在懵圈,全然不知道怎麽回事,直到常遇春沖到了近前,才急忙下令,扯起吊橋。
  可他們到底晚了壹步,常遇春幾個健步,沖上了吊橋,用槍尖兒戳斷繩索,立身橋上,高聲大呼:“隨著俺殺進去,立大功啊!”
  說完常遇春第壹個沖了進去,手裏鐵槍揮舞,竟無壹人能架得住,轉眼之間,就殺死了十幾個人,後續士兵壹股腦殺進了銅陵!
  此刻的張大都督,剛剛靠近岸邊,還沒來得及登陸。
  “真是天生神將啊!”張希孟發出由衷贊嘆。而跟在他身後的俞廷玉和廖永安也是目瞪口呆,乖乖,朱家軍的人都這麽猛嗎?
  這個黑大漢也沒什麽名氣,怎麽就跟猛虎似的?
  “都督,讓我們也上吧,壹鼓作氣,拿下銅陵!”兩個人異口同聲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