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第壹臣

青史盡成灰

歷史軍事

在塵土飛揚的大路上,壹大壹小兩個孩子,緩慢前行。 他們的旁邊是空曠的原野,只有寥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牌

大明第壹臣 by 青史盡成灰

2022-12-9 22:30

  鄧愈用力頷首,細心記下張希孟的吩咐。
  最後著落在郭興身上,作為大明軍中,最優秀的訓導員之壹,此番北上,被授予都督同知銜,嚴格算起來,僅僅在馮國用之下,屬於此路兵馬的第二號人物。
  他的職責就不消多說了,輔佐馮國用,調和諸將,鼓舞士兵,砥礪士氣,安撫百姓……總而言之,有點類似張希孟在大明的作用,可以稱呼他壹聲“小希孟”。
  “諸公,此番從武昌北伐,直取南陽,妳們可想到了哪位先賢?”
  馮國用身軀微微振動,躬身道:“是嶽飛!當初嶽飛就是從這裏北伐,收取襄陽六府,是靖康以來,趙宋第壹次光復故土,因此嶽飛才以而立之年,成為建節稱帥,為宋軍之翹楚!”
  張希孟笑道:“不錯,那妳可知嶽飛北伐因何而敗?”
  馮國用頓了頓,隨即道:“嶽元帥之敗,首敗在朝廷。趙宋君臣茍且偷安,並無光復故土之心,也無膽魄。稍微安頓下來,便樂享江南,忘記國仇家恨,同東晉的士人門閥並無二致。其次嶽元帥北伐,也有孤立無援,糧餉不濟的難題。北伐光復的失地越多,需要駐守的地方就越多,結果兵力分散,想要恢復故土,確實有些難處。”
  張希孟又壹次頷首,笑著扭頭道:“主公,馮將軍已經說了,還望主公恩賞。”
  他的話音剛落,朱元璋便道:“取咱的金牌來!”
  壹聲令下,赫然有兩個大漢將軍擡著壹面壹尺八寸高的王命金牌,走了過來。
  金燦燦的壹大塊,看得人眼睛都熱了。
  好家夥,老朱什麽時候這麽大方了,真舍得下料啊!
  這塊金牌,怕是有十幾斤的樣子吧!
  他們還真猜對了,老朱把陳友諒龍床上的壹條金龍腿卸下來,熔了這塊超大的統軍金牌。
  在金牌上面,只有壹個大字:令!
  朱元璋笑道:“趙構以十二道金牌,召回嶽元帥,陷害忠良,致使北伐功虧壹簣,乃千古罪人。今日我輩君臣,同心北伐,光復華夏山河。咱先把金牌賜給妳,臨機專斷,如朕親臨。大小軍務,悉數決於汝手!”
  “馮國用,上前,接金牌!”
  馮國用渾身震顫,他萬萬沒有料到,居然還有這麽壹手!
  任何大將都該明白壹個道理,統兵遠征,內憂外患,是同時襲來的。
  不光要專心對付面前的敵人,還要分心身後。
  有些時候,身後的敵人比面前的還要可惡壹萬倍。
  比如說完顏構這種,對大金朝的貢獻,就勝過壹百個金兀術。
  所以說領兵北伐這種大事,後方無條件信任,大膽授權,有著無與倫比的意義,甚至可以說大軍成敗,就在這件事上了。
  雖然大家夥都清楚,老朱不是完顏構那種混蛋,但是能做到這壹步,還是大出預料。
  馮國用搶步上前,雙膝跪倒,手舉過頭頂,“臣,臣叩謝天恩,恭領金牌!”
  朱元璋伸手抓起金牌,鄭重交給了馮國用,笑道:“好生領兵,仔細小心。”
  “臣明白,上位恩德如天,臣唯有以死相報!”
  老朱讓馮國用起來,這才道:“用人不疑,疑人不用,咱不負爾等,也請卿等莫要有負華夏祖宗!”
  此話壹出,其余五位大將跟著壹起跪倒行禮。
  “請上位安心,臣等務必盡忠報國,百死不悔!”
  等到眾人站起,再看其余眾人,除了張希孟之外,哪位不是垂涎三尺,恨不得得到金牌,領兵出擊的人能是自己,這是多大的榮耀啊!
  張希孟同樣感嘆,他輕聲道:“我在想壹件事,倘若當初嶽元帥能有如此天時地利人和,何愁金國不滅,中原不復啊!”
  壹句話,又讓諸將陷入了震撼,每個人都不免思忖。
  壹個名將,能有多高的成就,絕不只是自身能力的問題,甚至說能力還是其次的,需要生逢其時,得到足夠的助力才行。
  嶽飛的綜合能力,放眼幾千年,也都是頂尖兒的。
  在那麽艱苦的情況下,還練出了壹支強兵,收復了大片國土,在場諸將,捫心自問,誰又能比嶽飛強多少呢?
  可嶽飛又是什麽下場,壯誌未酬,中原未復……相比起來,馮國用等人的機會著實是太好了。
  “上位世之雄主,大明華夏正統……驅兵北伐,恢復中原,這是順天應人的大事,我大明才是聖朝氣象,氣貫長虹,又豈是趙宋那壹般亡國之徒可比!”馮國用傲然道:“嶽元帥不幸生在趙宋之世,我等有幸效命大明聖朝,人人當有效仿嶽元帥之心,盡忠報國,不負此生!”
  眾將齊聲贊嘆,氣貫長虹。
  此時張希孟又道:“諸位慷慨壯士,可知道在這嶽陽樓,還有壹位古人,不該忘記。”
  這壹次是郭興笑道:“張相說的可是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範文正公?”
  張希孟點頭,“確實,這話也就引出了剛剛馮大都督提出的第二個問題。嶽飛北伐,不但沒有朝廷強有力支持,且孤軍深入,兵力分散,想要光復中原,並不容易。妳們以為,為何要選擇此時,進軍南陽?”
  郭興道:“張相,我以為當下南陽空虛,自從南鎖紅巾,北鎖紅巾敗亡之後,元廷主力與韓宋大戰,忽略了南陽等地,如果等著開封城破,察罕帖木兒大軍南下,想要攻取南陽,就不容易了。這是最好的時機。”
  張希孟笑道:“這是其壹,妳們占據南陽之後,又該如何?”
  “該……均分田畝,收攏人心,積蓄糧草,打下根基……先站穩腳跟,再徐圖進取。趁著中原鏖戰之際,多多積蓄糧草。”
  張希孟含笑,“果然明白!朝廷也在治理湖廣,恢復民生,大力移民……有個壹年半載,湖廣等地的糧餉就能輸送南陽,支持妳們繼續北上。總而言之,主公已經盡力為妳們爭取最好的條件,接下來就看大家夥的了!”
  諸將再度齊聲謝恩。
  朱元璋道:“咱本想賜酒,與妳們壹起痛飲……但禁酒令是咱下的,就算是喝果酒也是不妥的。就只有壹碗清茶,待到咱們光復大都,咱再下旨,釀造凱旋佳釀,與諸君痛飲燕山!”
  “拜謝聖恩!”
  “光復中原,痛飲燕山。”
  “光復中原,痛飲燕山!”
  就在壹片高呼聲中,痛飲清茶,整軍北伐!
  北伐並不稀奇,劉福通三路北伐,轟轟烈烈,折騰了這麽多年,但是和大明的北伐比起來,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。
  馮國用統帥的兵馬只有五萬,但這五萬人,全都是精悍老兵。其中有壹個恐怖的數字,就是這壹支兵馬,識字的人數,超過了六成!
  也就是說多達三萬人,都是識字的。
  別說跟其他兵馬比,就算是在明軍當中,那也是佼佼者。常遇春甚至私下裏叫他們秀才兵。
  不光是識字的人多,更厲害的是這裏面的訓導員配屬的也是其他兵馬的兩倍!
  這些訓導員有淮西就跟著朱元璋的老人,也有渡江歸附過來的讀書人,甚至還有兩百多名苗兵精銳。
  更為重要的是,其中還配屬了不少蒙古人。
  毫不誇張講,這支兵馬,就是無數的火種,他們不光會打仗,還能治理地方,還會宣講明軍的主張,他們可不是韓宋的那些只知道攻城略地的流寇,他們不光能打,更能爭取支持,贏得民心。
  察罕帖木兒,妳家明軍爺爺到了!
  嶽陽樓會議結束之後的第五天,馮國用壹身戎裝,攜帶著朱元璋禦賜金牌,渡自武昌過長江,到達北岸。
  隨即匯合諸軍,雄赳赳,氣昂昂,踏上北伐之路。
  首先以傅友德為前鋒,急行軍攻陷隨州,隨即直取襄陽。
  馮國勝率領壹支偏師,攻取安陸,也北上襄陽。
  不到壹個月的時間,北伐軍攻克襄陽,稍作整頓,再度出兵,光復唐州鄧州,兵鋒所指,直撲南陽!
  這個進軍速度,著實是驚心動魄。
  當年嶽飛第壹次北伐,光復六州之地,也用了兩三個月的時間,此時的明軍,竟然比起嶽家軍還要快速,勢頭更加兇猛。
  這倒不是說這些人就勝過嶽飛,畢竟雙方得到的支持,那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的。但是話又說回來,能有如此戰績,也是足以驕傲的。
  而就在明軍高歌猛進的時候,壹份來自元廷的密報,送到了張希孟的手裏。
  “主公,阿魯溫此時身在南陽!”
  “阿魯溫?”朱元璋稍微怔了壹下,就道:“莫非是察罕帖木兒的父親?”
  “嗯!”
  張希孟笑著點頭,說起察罕帖木兒也有趣,他還被人呼為李察罕,他的兒子叫王保保,女兒叫……趙敏。
  好吧,這壹家子怎麽湊在壹起的,還真是有故事啊!
  “主公,根據密報,阿魯溫是來南陽征糧,身邊有兩萬兵馬,算不得很弱,但卻未必是馮國用的對手。”
  老朱的心怦然壹動,“這麽說,有望俘虜阿魯溫了?這個消息可靠嗎?”
  “可靠,是周慧娘傳回來的,這個眼線是察罕帖木兒身邊大將的親人,絕對沒有問題。”
  老朱沈吟少許,臉上帶著笑容,“咱偷襲察罕帖木兒的老爹,算不得英雄作為,但時至今日,也顧不得什麽了。先生立刻把消息送給馮國用,讓他根據情況判斷,如果能得手,就把阿魯溫給拿下,咱想要瞧瞧,連老爹都保不住,察罕帖木兒還有什麽臉面領兵!”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