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第壹臣

青史盡成灰

歷史軍事

在塵土飛揚的大路上,壹大壹小兩個孩子,緩慢前行。 他們的旁邊是空曠的原野,只有寥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五百零壹章 早生貴子

大明第壹臣 by 青史盡成灰

2022-12-9 22:30

  多年以後,重孫女問起名滿世界的張希孟,您老這輩子幹過最瘋狂的事情是什麽?
  張希孟凝望著蒼天,毫不猶豫吐出倆字:“結婚!”
  本來他還能私下裏摸魚偷懶的,但是自從有了江楠在身邊,連摸魚時間都沒了。他都懷疑夫人是朱元璋塞過來監工的。
  “夫人,咱們別忙活了成不?為了他們老朱家廢寢忘食,不值得,他們又不給咱倆加俸祿。”
  江楠笑容不減,低頭整理東西,反問道:“妳這麽說陛下,不怕被陛下聽到啊?”
  “我巴不得他聽到,最好免了我的官,然後我就能在家裏歇著了。”
  “休想!”江楠笑道:“免了妳的官,我不還是官嗎!到時候我就命令妳給我做事。”
  張希孟翻白眼了,“那跟現在有什麽區別?”
  “當然有了,現在是人家求相公老爺幫忙,您就別裝了,我知道相公最是體恤百姓,最是關心民間疾苦的。對吧?”
  “對對對!夫人說得都對!”張希孟道:“咱們這又是去哪兒?”
  “當然是去陳留了,故地重遊,看看村子有沒有變化。”江楠準備好了隨身之物,拉起張希孟,夫妻兩個騎著毛驢就出城了。
  ……
  “幹爹,我大哥和大嫂剛剛出城去了。”朱英向老朱抱怨道。
  “出城?”老朱楞住了,碗裏的面都不香了,“他們,他們成親剛第三天,沒事往外面跑什麽?”
  朱英無奈道:“幹爹,我都著急了,大嫂壹心都在公務上面,別的我倒是不擔心,我大哥這壹脈單傳,什麽時候開枝散葉啊?”
  老朱聽完,更加無語了,大約這是第壹次,覺得臣子太過勤勞也不好。
  張先生可是要趕快開枝散葉,生幾個孩子才行。
  咱的兒子都四個了,還指望他們能玩在壹起,從小培養感情呢!要是張先生兩口子都忙於公事,豈不是耽誤了。
  “朱英,妳說張先生在乎什麽?咱們能不能對癥下藥?”
  朱英想了想,“我大哥在乎錢……不是什麽錢都要,他那是君子愛財,取之有道。要不這樣吧,幹爹降旨,說是官吏家裏頭,多生孩子,可以領賞,我大哥肯定會老老實實在家的。”
  朱元璋點頭,贊道:“這話有理,就按照妳的意思辦。”
  “傳旨吧。告訴下面,凡是五品以上官吏,成親壹年,無有子嗣,罰俸壹半,就這麽辦了!”
  有人去傳旨了。
  朱英卻傻了,我是說讓幹爹賞錢鼓勵,怎麽變成罰俸了?
  這意思南轅北轍,完全擰了?
  朱元璋無奈道:“幹爹沒有那麽多錢賞賜,只能這麽辦了,不過效果都是壹樣的。”
  不壹樣!
  朱英可不傻,他跟張希孟時間久了,也學了壹肚子亂七八糟的東西。原本賞錢,那是包括大哥在內,不少人都能得到賞賜。
  現在這麽幹,那就是極少數倒黴蛋,會跟大哥壹起,失去壹半的俸祿!
  天啊!
  我幹了什麽?
  怎麽又得罪了官員啊?
  朱英欲哭無淚,剛剛婚禮上就開罪了那麽多文武,現在又來……我這是怎麽了?哪怕有幹爹和大哥罩著,我也不能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遠啊!縣官不如現管,當官是得罪不得的。
  要不,要不,我還是回嶺南吹海風,吃海螃蟹算了。
  朱英嚇得連夜卷鋪蓋,準備跑路……張希孟卻是沒心思管朱英,他們夫妻故地重遊,又回到了陳留的村子。
  等這壹次過來,張希孟欣喜發現,除了龍骨水車還在轉動之外,在田間地頭,竟然出現了好幾頭耕牛,正在忙著翻地。
  張希孟立刻來了興趣,臉上也露出了笑容,欣然走向了田間地頭,查看情況……江楠緊緊跟隨,臉上也笑容可掬。
  自家相公明明就喜歡看這個,還裝什麽啊?
  當我看不出來?
  這就叫樂在其中。
  還真讓江楠說對了,張希孟的確越看越高興。
  為了擺脫鹽堿,百姓們不但挖掘了排水溝,用澆灌的辦法,清除鹽堿,還從河溝裏面,挖出爛泥,覆蓋在地表。
  他們還把爛樹葉,草木灰,糞便,農家肥,全都傾倒在地上,將這些東西和土壤混勻,改善鹽堿狀況。
  經過平整之後的土地,模樣大為改觀。
  壹些村民忙著整理土地,另外壹些,則是忙著耕田種地。
  哪怕只有五六歲的孩子,都乖乖跟在後面,挎著壹個小筐,裏面裝著種子,每次捏出多少種子,都嚴格按照長輩教的那麽做,生怕出壹點錯。
  認真的模樣,格外惹人發笑。
  可孩子們半點不覺得,他們仿佛在做著什麽神聖的事情。
  快點長大吧!
  長出糧食來,秋天就能吃白米飯,大饅頭了。
  想到這些,口水都流下來了。
  趁著百姓午休的時候,張希孟又請來了那個老農,壹起過來的還有幾個農戶,也包括杜廣安。
  他們壹見張希孟,就要趴下磕頭。
  “快別這樣。”
  張希孟讓老農起來,讓所有人都起來。
  “妳們要是還把我當成朝廷大員,我下次可就不過來了。”
  老農嚇壞了,“那怎麽行!還要,還要請大人吃酒席,慶祝豐收。”
  張希孟立即道:“豐收?有把握嗎?”
  老漢楞了下,總算忘了行禮的事情,專心說起了莊稼,越說越是眉飛色舞。
  “把握可是不小,瞧瞧啊,俺們村子多了五頭牛,都是頂好的犍牛,朝廷還是仁慈的,皇帝也是好的,對了,還有大人,要多謝青天大老爺。”
  他還要跪拜,張希孟趕快攔住,又把目光轉向了杜廣安。
  “妳說說吧,這些耕牛可是借錢買的?”
  “不是!”
  杜廣安搖頭,“張相,百姓們還是不放心借錢,覺得有擔子壓在肩頭,過日子不踏實。”
  “那,那妳們怎麽弄到耕牛的?”張希孟好奇問道。
  提到了這事,其他幾個農戶都咧嘴笑了,滿是皺紋的臉上,難以掩飾自豪,仿佛幹了什麽光宗耀祖的大事壹樣。
  杜廣安告訴張希孟,雖然主要是借貸,但朝廷依舊籌措了壹些耕牛,另外朱英拿來了不少錢,朱元璋也拿出了壹些,購買耕牛之類的東西,幫助百姓,恢復生產。
  這些東西不多,自然不可能按人頭分配。
  需要看百姓的治水成果。
  誰修築溝渠多,誰修建水庫多,誰平整出來的土地多……就給誰獎勵!
  “張相,大家夥沒日沒夜,睡覺都在水渠旁邊……苦幹了好些日子,總算是贏來了獎品,給村子裏足足掙了五頭牛!”
  竟然是這麽來的!
  張希孟不無驚訝,“老伯,妳們可辛苦了。”
  老農連忙擺手,“辛苦什麽……這,這不是五頭牛,這是俺們的本錢,是俺們的命根子……到了秋天,是吃幹的,還是喝稀的,全靠著它們哩!要說起來,這牛比人管用多了。”
  張希孟也替他們高興,“有了耕牛,就能多開田地了吧?”
  老農點頭,“是能多開不少,可也不能累著了……大人可能不知道,人這力氣,越用越有。牲口可不行,別看它們塊頭大,力氣足,但成天幹活,就不行了。忙活這段時間,就要歇著。不過牛歇著,人不歇著。俺們琢磨著,趁著雨水多的時候,多修溝渠,多平整土地,先撒上草籽,等明年的時候,就能種莊稼了。”
  張希孟含笑點頭,“確實,老伯想的對……我想問妳壹件事,妳說說,如果家家戶戶,都是領口糧,然後把剩下的糧食,放在村子裏,由村子保管銷售,妳看成不?”
  老漢楞了下,他仔細想著,又看看其他幾個農戶。
  “那,那是不是就歸村子,還是怎麽回事?”
  “不是……糧食還是大家夥的,只是人多力氣大,糧食湊在壹起,才能賣上好價錢。而且日後再有天災人禍,村子裏有存糧,可以照顧到所有人。”張希孟又道:“當然了,這是我的設想,我是希望鄉親們能聯合起來,眾人拾柴火焰高嗎!不過要是有困難,也可以說出來,大家商議。”
  老漢低著頭,盤算了好壹會兒,這才說:“要是這麽做,村裏有多少糧食,必須讓所有人都知道,買賣糧食,賺了多少,每家每戶,該得多少,也要算明白,必須清清楚楚,不然的話,銀錢壹過手,不醜也是醜,這輩子的名聲就算在鄉親面前都毀了。”
  張希孟點頭,“說得對,我會想辦法,給村子配屬上專門算賬的先生,以後還會安排學堂,讓孩子們都能讀書,明白事理,知曉王法,不至於被人哄騙。”
  聽張希孟這麽說,老漢終於有了喜色。
  要是這樣的話,他們開出來的土地,除了保證家家戶戶的口糧,還能有上千石糧食結余,都歸村子裏負責,可不是小數目啊!
  這要是用好了,小村子就能煥然壹新了。
  “大人這個辦法好,俺,俺們壹定試試,人多力量大,人多了就不受欺負!”
  張希孟欣然點頭,又聊了壹陣子,他讓大家夥忙去,自己和江楠也準備返回……就在他們跨上驢背,將要離開的時候。
  突然不知道哪個帶頭喊了句,“大人長命百歲,夫人早生貴子啊!”
  剎那之間,江楠的臉通紅通紅的,張希孟也只剩下幹笑……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